贵州的六盘水和毕节地区,为什么口音很像,有

毕节 更新于:2025-01-26 20:56
  • 耳东

    贵州的六盘水和毕节地区的口音确实很相似,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地理接近":六盘水和毕节地区地理位置相邻,两地之间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都非常相似,这为两地口音的相似性提供了基础。
    2. "历史渊源":六盘水和毕节地区都位于贵州省的北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在行政区域划分上曾经有过多次变化,但总体上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在古代,贵州地区长期处于少数民族聚居状态,六盘水和毕节地区都曾是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这些民族的语言和口音相互影响,形成了两地口音的相似性。
    3. "文化传承":六盘水和毕节地区在历史上有许多共同的文化传承,比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这些文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口音。
    4. "人口流动":随着历史的发展,两地之间的人口流动频繁,这种人口流动使得两地的语言和口音相互交融,形成了更加接近的方言。
    总的来说,六盘水和毕节地区的口音相似,是地理、历史、文化以及人口流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举报
  • 斯墨涵曦

    作为一个经常在毕节、六盘水方向往返的人,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六盘水和毕节,这两个地方的风土、民情,甚至包括方言、口音,都是很相似的。

    从地缘来看,六盘水和毕节,都位于贵州西部,黔西板块,在很久远的古代,当时没有贵州,也没有毕节、六盘水这些行政建制区划,当时是水西文明,也就是彝族最著名的文化圈。

    在贵州历史上,夜郎与水西的故事尽人皆知,但汉代以后, 夜郎古国被汉朝诛灭,而水西文明,一直延续了1400多年,拥有几个“贵州之最”:建制最早,世袭最长,占地最广,影响最大。



    当时,贵州地界上,有水西、水东的划分。

    以乌江鸭池河为界,也就是如今从贵阳清镇往毕节黔西方向都要经过的鸭池河大桥附近,以西为水西,以东为水东(今鸭池河以东贵阳地区及龙里、贵定和惠水等地)。


    水东和水西长期分治,无论是风土民情还是饮食风物,都各有千秋。但无论从统治时间、势力范围还是历史影响上来说,还是以水西土司为盛,甚至有人称“一部贵州史,半部在水西”

    水西文明,从一世济济到八十五世安胜祖,从最初的蛮长、罗甸王到水西安抚使,封号六更,历时长达1474年。如今的毕节,当时就属于水西地界,归彝族世袭统治,疆域范围一度包括了水城、威宁、大方、黔西等地带,其中就包括了如今六盘水很多的地界范围。



    时至如今,在六盘水最南端的盘州市,云贵交界的地带,仍然都还有彝族分布,深受彝族文化影响和熏陶。

    水西土司的祖先,源出昆明的卤氏,后来语转为罗氏,当时,朝廷也以乌江为界,分为水东、水西二部,罗氏鬼主仍居水西,号为罗氏鬼国,故有“安氏领水西,宋氏领水东”。

    所以说,在古代贵州的西部,没有如今这种毕节、六盘水两市的划分,基本上都属于同一个文化区域,受彝文化的影响颇深。



    直到后来的明清时期,特别是明朝置贵州宣慰司,到后面的改土归流,才发生了变化:

    1382年,置乌撒卫(今威宁),隶云南都指挥使司。1383年二月,置毕节卫,隶贵州都司,更乌撒府为乌撒军民府,改隶四川布政司。直到1413年,明成祖朱棣在贵州置布政使司,贵州正式成为行省,毕节自此才属贵州省管辖。

    而六盘水,历史上同样处于罗殿国、罗氏鬼国的疆界,一直到明朝,都仍然属于贵州(水西)宣慰司管辖,后来到了民国,才设置水城县、盘县、郎岱县(六枝老县城)。

    建国后,1964年,才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建立煤炭基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专名由此而得。



    因此,如果了解了毕节、六盘水这些地方的历史沿革和建制,就会明白,至少在明代以前,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界,都同属于水西文明,两地作为一个整体,是一直延续了1400多年的历史了的。

    明朝后才开始改土归流,“分而治之”,让各区域形成犬牙交错的疆界,互为犄角,互有钳制,从明成祖1413年设立贵州行省,距今也才不过600余年。

    所以,六盘水和毕节的风土民情、口音方言、祭祀传统、文化渊源等各方面,甚至有的姓氏都是同出一宗一族,也就是很正常的了,毕竟,几百年前,大家都还是一家人。

    举报
  • Lesise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