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九月,每一缕阳光都带着暖意。新学期开学,毕节市的校园里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氛围。毕节市军地联合组织的“国防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唤醒了学生们对国防事业的热情与向往。
红色故事润心
开学第一课,红色为主色。在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堂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课正在红军小学进行。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轻视国防就可能面临危机。”9月1日,在中国工农红军贵州毕节七星关红军小学开学典礼上,七星关区人武部吴政委为6000余名师生带来专题宣讲,带领大家重温红军在毕节“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革命岁月。
在“红军在七星关”历史展板、革命烈士生平事迹墙、红色文物陈列柜前,师生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人武部官兵的现场讲解。“当年红军在毕节辗转作战,不仅留下了宝贵的战斗遗址,更留下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官兵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带领师生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英雄气概。
“我从小就听红军在毕节的故事,今天听完讲解更受触动!长大后我也要像革命先辈一样,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要是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参军!”该校四年级12班学生王晗湦眼神坚定地说。
“硬核”课堂启智
在金沙县,“兵校长”教射击;在威宁自治县,武器模型亮相,青春热血被点燃。
让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触国防装备,亲身体验“手握钢枪”的感觉——这是金沙县“兵校长”带来的“硬核”课堂。100余所中小学的“兵校长”将红外教练枪射击系统搬进操场,学生们排队打卡,在指导下完成瞄准、射击操作,“沉浸式”感受国防科技力量。金沙一中高一新生李伟激动地说:“体验后更懂国防的重要,大学毕业我要参军!”
威宁自治县的国防教育课堂同样精彩:退役一等功臣邓招香、二等功臣马举卫结合军旅经历,讲述“守护家国”的责任担当。他们结合自己的军旅经历,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国防的重要性,从日常训练,到守护家国的责任担当,简单却有力的话语,让孩子们对“军人”“国防”有了更真切的认识,精彩的演讲赢得台下热烈掌声。

威宁六小“开学第一课”国防教育活动现场
除了分享故事,威宁自治县军训教官还进行队列训练和军事技能展示,整齐划一的动作,刚劲有力的步伐,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随后,官兵领着同学们观看坦克、步枪、导弹等栩栩如生的模型,官兵一边演示模型,一边介绍着各类武器装备,孩子们全神贯注聆听,小脸上满是认真。

向同学们介绍武器装备模型
榜样引领筑梦
“第一次服从命令、第一次坚持到底,这些‘第一次’是成长的财富。”黔西市人武部领导以自身经历切入,与学生互动交流“为什么要军训”,用生动事例阐释纪律意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开训大会上,学生代表的发言铿锵有力,表达了即将开启军训生活的决心:“我们必将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训练中磨练意志,在汗水中收获成长!”
烈日下,操场上的队列纹丝不动,汗水浸透衣衫却无人退缩。教官们以身作则,每一个口令清晰洪亮,每一个动作精准有力,他们挺拔的身姿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无声地诠释着军人的担当与坚韧,成了学生们眼中最生动的教科书。
训练间隙,军训教官给学生分享了军营生活的点滴,讲述身边战友刻苦训练、精武强能的真实故事,这些发生在普通战士身上的平凡事迹,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子。“看到教官们那么优秀还那么拼,我觉得自己也要更努力才行。”高一新生张蕊擦着汗,语气中带着敬佩。

9月1日,教官在织金一中开展军训拳术教学
从红色故事到实景体验,从功臣分享到军训锤炼,毕节军地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将国防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正如军分区领导所说:“要让国防教育的种子生根发芽,让爱国强军的信念在乌蒙深处绽放绚丽‘国防花’。”
(宋邦辉)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温韬
编审:周佳霖
审核:何阳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qq.com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