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以主题为“金秋科普行 筑梦科技馆”的校园科技文化节活动走进毕节市民族中学,亮点纷呈的科普实验表演节目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

上午10时,在毕节市民族中学的足球场上,学校组织高一年级学生整齐排列,有序观看航模、车模等表演,同时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了解相关科技知识,体验着实操的乐趣。与此同时,在学校演播厅内,科普短剧《校园反诈》、科普实验《马德堡半球科普实验》《液氮乒乓球》等科普表演节目轮番登场,引得现场观看的七八年级学生连连惊叹。

“很刺激,很喜欢。今天认真观看了很多科普表演节目,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液氮乒乓球》项目,让我零距离接触科技知识点,让我清晰地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毕节民中七年级学生阿狄赛鲁说。

在众多科普实验表演节目编排中,主办方毕节市科技馆,承办方毕节市民族中学,协办方知业教育携手合作,整合资源、精心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科技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是用抽气机抽去球内空气后,外部大气压远大于内部气压,从而将两半球紧压。我们设计的实验没有用抽气机,而是用纸片在马德堡半球内燃烧替代抽气,原理是燃烧消耗球内氧气,使内部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半球便被紧压。”参与《马德堡半球科普实验》的教师申开琴说,这样的设计更易操作,能让同学们直观看见大气压的力量,打破物理的抽象感,让大家发现科学可触可及,从而激发探索欲,爱上科学。

“科技文化节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科学教育政策的具体行动,更是将优质科普资源送进校园、融入课程的重要桥梁。”毕节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娟介绍,毕节市科协作为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将持续支持科技馆、学校和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推动科普资源走进校园、贴近学生,构建更开放、更融合的科学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搭桥铺路、保驾护航。
毕节市民族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孙华表示,科普教育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方向。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民族文化+科普教育”的教学模式,把科普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科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成长为既有民族情怀、又有科学素养的新时代青少年。
贵州教育报记者 王军 邱凌峰
编辑 武芮西
二审 廖波
三审 赵宏斌
举报
